乾燥症之中醫治療

張進瑋  醫師

 

      秋季氣候乾燥,身體會因缺乏水份引起口角發炎、皮膚乾裂、哮喘燥咳等症狀,中醫稱之「秋燥」。若全年感受到口、眼和皮膚乾燥伴隨節疼痛,要留意了!很可能是被「乾燥症」(修格連氏症) 所纏上。乾燥症的症狀向來不明顯,因此常被人們所忽略而就診延誤,經年累月影響體內其他系統,間接變得煩躁、鬱悶,嚴重時還會造成多器官受損,因此健保署認定為重大疾病。
 
      根據「乾燥症」的臨床表現,在中醫是歸屬於「燥痹」的範疇,是由燥邪侵襲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。主要是感受燥熱之邪,日久釀毒傷及體內津液,導致臟腑九竅失於濡養;患者本身也多屬於陰虛燥熱、精血不足或亂服用溫熱之藥導致津液耗損的體質。
 

中醫在治療上以「滋陰生津、化瘀通絡」為主,
治則如下:

一、養胃生津
口腔乾燥症的治法。因病變侵犯唾液腺,唾液減少,口乾唇紅起皺、舌紅乾裂或潰瘍,咽乾音啞。口為脾竅,胃陰受損,津液枯乾,口咽失潤,出現燥症。

 

二、滋肝明目
眼乾燥症的治法。邪犯淚腺、淚液減少甚至無淚、眼乾澀,有異物或灼熱感,癢痛畏光,角膜混濁糜爛、潰瘍。目為肝竅,肝腎陰虛,目失濡養而發為燥症。

 
三、補腎填精
適用各種的燥症。乾燥症損害體內各大系統,腎主先天,精血互化,臟腑之陰均賴腎陰滋養,腎陰精血液足,燥邪得除。
 
四、益氣養血
為燥症兼氣血虛的治法。常見納差乏味、神疲乏力,形體乾瘦等,因氣能生津,氣虛津液化生不足,失血亦失津治當益氣生津,補陰養血。
 
五、活血化瘀
乾燥症多伴高黏綜合症。活血化瘀可降低血黏度,臨床常見面色晦黯、肌膚甲錯等血瘀、不足以載血運行之症。津不上承,五官九竅失養。
 
六、清熱涼血
燥症兼有熱象,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。症見身熱、口乾渴飲、尿黃便秘,若外感燥邪或五志化火,陽亢化熱,氣郁血瘀痰濁。
 
七、化痰軟堅
通用燥症兼癭瘤結塊者。乾燥症可併發腮腺、頜下腺腫大,局部或全身淋巴腺腫大,甲狀腺或肝脾腫大。因津液虧乏,滯澀不行,凝聚為痰,結而成形,非軟堅化痰、不能消其結。
 
八、通痺活絡
燥症兼痺症,常併發風濕性關節炎。因血燥生風,淫於肢節,陰虛血稠,流行瘀滯,絡脈不通,發為痺症。
 
乾燥症目前仍無法根治,長期配合醫師的處方併生活作息的調整,多數症狀和生活可得到改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