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李宗翰醫師
代謝症候群是慢性疾病產生前的警訊指三高(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)、腹部肥胖、以及高密度膽固醇偏低,以上五項若符合三項以上,即可認定為代謝症候群。依衛福部的統計,除了少數是基因遺傳因素,大部分造成代謝症候群的原因都是不良的飲食生活型態,包括高糖、高鹽、高油脂、飲酒以及少運動。而過甜的水果、含糖高的飲料、麵包、蛋糕、甜點類,也是容易被忽略的影響因子。
中醫自古以來即著重「治未病」的預防觀念,在疾病初期,運用中醫的整體觀,調整五臟六腑的平衡來恢復正常的代謝功能。治療上,最強調的是疏通阻塞,再針對個人體質不同的兼症來加減治療。常見的證型有氣滯血瘀、痰濁阻滯、脾虛水濕、心氣不足、腎氣虛損等等。
以下介紹中醫五臟應用在代謝症候群常用藥:
心
心主血脈,掌管全身血流循環,包含現代醫學心臟、腦的範圍,一旦血液循環出現異常阻塞,心臟的負擔即會增加,腦部血流也會受影響。中醫以補氣強心、活血化瘀來疏通阻塞的血管,提高血氧量以及修復受損的組織,常用藥物有血府逐瘀湯、冠心二號方、炙甘草湯、生脈飲、丹參、川七等等。
肝
肝主氣機調達,掌管全身氣血的運行順暢,包含現代醫學肝臟、膽、血管收縮舒張、自律神經、睡眠調節的範圍。因此,中醫特別強調肝氣的通暢,藉由疏通肝氣鬱滯,來改善身體代謝機能。常用藥物有小柴胡湯、大柴胡湯、血府逐瘀湯、逍遙散、茵陳蒿湯、甘露消毒丹等等。
脾
脾主運化,升清降濁,掌管腸胃消化吸收及營養素的轉化利用,包含現代醫學胃、胰臟、大小腸的功能。中醫常利用健運脾胃來調節血糖、脂肪、尿酸、水分等的代謝,避免多餘的廢物累積在體內排除不出。常用藥物有平胃散、四君子湯、四神湯、補中益氣湯、參苓白朮散、玉泉丸等等。
肺
肺主一身之氣,在身體代謝中作為心與脾的輔助角色。肺氣不足容易產生疲勞無力、虛胖、腳水腫等症狀。常用藥物有黃耆、補中益氣湯、防己黃耆湯等等。
腎
腎為先天之本,掌管身體的活力以及生殖功能,代謝症候群的後期往往影響到腎,出現身體疲乏、腰酸腿軟、頭暈眼糊、性功能減退、手腳冰冷等症狀。治療上常用腎氣丸、六味地黃丸、二仙湯、杜仲、續斷、何首烏等等。
長期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及肥胖若未控制,會造成全身慢性發炎,嚴重者還會導致血管循環阻塞、心臟負擔上升、心臟無力,提高腦中風、慢性腎臟病、甚至是癌症的風險。因此,擁有良好運動習慣、定期抽血及健康檢查,按時服藥控制血壓、血糖、血脂是非常重要的。